10月19日出版的《中国建材报》头版发表了该报记者王庆功、张绍武、韩凤凤采写的正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寿的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自主创新
——访十七大代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寿
“目前国内水泥企业为实现科学发展、节能减排,已陆续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我们正在研究水泥窑炉富氧燃烧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显著提高热效率,提高产能,降低能耗。”十七大代表彭寿认为,建材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有可为。
彭寿所在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承担着多项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研发项目。他曾经主持数十项国家重点和国外重大建材工程设计及成套装备、环保节能技术的科研开发。这位科研出身的建材企业家聆听学习十七大报告后备受鼓舞,“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新的概括,通篇贯穿的一个亮点就是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作为一个建材科技工作者,我对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充满希望。”
记者:十七大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在这5年间,我国建材工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您所在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彭寿:是这样的。我们国家5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5年也是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的5年。作为建材人,我亲身体会到我们建材行业也和我们的祖国 一样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建材工业大力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水泥、玻璃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玻璃纤维、石膏板等建材产品产量和质量也名列前茅,新型建材和风力发电叶片、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特别可喜的是,我们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支撑了我国建材工业的科学发展。
5年来,围绕科学发展观,我国水泥工业淘汰落后工艺步伐加快,水泥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玻璃工业从依靠进口到自主创新,以前需要进口的技术、装备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制造。玻璃行业5年来新建了数十条浮法生产线,所建的新线大多都是高档浮法玻璃生产线,采用我们自主创新技术,生产出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汽车玻璃、LOW-E玻璃、太阳能玻璃。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跟建材行业一样,5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贯彻企业化、市场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方针,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1倍,净利润增长了20倍。我们以“提高技术、服务社会”为经营理念,为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工程技术服务,不仅占领了70%以上的国内大型玻璃工程技术市场份额,而且承担了80%以上的用中国技术建设的国外玻璃工程建设项目。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国内就签订了2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同时,我们作为水泥行业的生力军,在国内国际水泥技术市场上异军突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程项目遍布土耳其、沙特、越南、哈萨克斯坦等中东、中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记者:作为耗能大户的建材行业,近年来节能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增加,但要成为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完成节能减排工作,还任重道远。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建材行业自主创新是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彭寿: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发出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到装备制造都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洛阳浮法技术日臻完善,超厚和超薄浮法玻璃的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建材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源动力。自主创新是关系到建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的根本问题。我国建材行业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排放大户,在节能减排方面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缩小差距既是挑战也是动力。不论是水泥还是玻璃行业,我们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是要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加大科研力度投入,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记者:我们了解到,就在半个月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印度尼西亚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连续一周成功稳定生产出特大板宽的3mm玻璃,在如此大型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上稳定生产3mm玻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浮法技术中尚属首例,是一次重大技术突破。中国建材工程近年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彭寿:我们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曾经靠自主创新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研发资金与人力方面加大投入,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让他们分别带领一个团队进行研发。这些研发的课题全部针对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工程设计中,我们紧扣节能减排这个主题,加强工程集成创新,加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使用,比如玻璃厂、水泥厂的余热发电技术,玻璃厂烟气脱硫、脱氮技术,水泥厂的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等,从而为建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在积极探索一条国际合作之路,通过合作优势互补。我们与美国TECO公司、意大利保特罗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在集成创新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只有与巨人共舞,自己才可能成为巨人。公司因而实现了从单一技术出口向技术装备成套出口的跨越,也标志着我国建材行业由装备出口向技术、品牌出口的重大突破。公司国际工程收入占总收入的70%-80%,连续5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单位”称号。
彭寿告诉记者,党的十七大结束后,他将把这次大会的精神带回到基层,带回到公司,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创新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责任型”的企业,为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