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发表了十七大期间记者采访彭寿董事长的文章,题目是《在节能减排中当先锋》,现全文转载如下:
在节能减排中当先锋
——记十七大代表彭寿
记者 江迪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对我们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七大代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对十七大报告中这点感受最深。
彭寿从事的建材工业长期以来都是耗能大户,现在万元GDP综合能耗依然高达6吨标准煤,是全国万元GDP能耗平均水平的4倍;建材工业同时也是污染排放大户,水泥工业去年粉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50%左右;玻璃厂排放的烟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雨即形成酸雨。
1991年受命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持工作的彭寿,一天行走在南国湛蓝天空下的他,看见绿草地上,孩子们正跟着老师学叠千纸鹤,温馨的场景却使彭寿的心情却十分沉重,他脑海里浮现的是玻璃厂高耸的烟囱、冒出的浓烟和污染的空气。
“没有配套的环保技术,就没有玻璃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也是一种犯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彭寿依然十分激动。他决心必须攻克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难关。立项后,他带领攻关小组仔细研究了国内外的上千种资料,在工厂的车间里、窑炉旁,反复做排气净化脱硫实验。玻璃熔窑温度高达千余度,他的科研团队在熔窑边做了上千次实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发明了多段喷淋加脱水环的新型脱硫塔。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应用后,所排烟气全部达到国际公认的环保标准。
“我国建材行业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排放大户,在节能减排方面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缩小差距既是挑战也是动力。”彭寿说,他认为:“不论是水泥还是玻璃行业,我们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是要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针对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研究开发,提供技术保证;同时在工程设计中紧扣节能减排这个主题,加强工程集成创新,加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使用,比如玻璃厂、水泥厂的余热发电技术,玻璃厂烟气脱硫、脱氮技术,水泥厂的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等等,从而为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彭寿表示,党的十七大结束后,他将把这次大会的精神带回到基层,带回到公司,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