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3118acm

CN /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集团要闻
彭寿实施“阳光计划” 走向更高更快更强

        《中国建材》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了《彭寿实施“阳光计划” 走向更高更快更强》一文,生动介绍了彭寿董事长倾心致力于玻璃工业的纵深发展,正如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永不止步。现全文转摘如下,以飨读者:

 

        作为以玻璃研究设计工程为主业的专业公司,我们将致力于在玻璃专业上的纵深发展,就像奥林匹克精神,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进发!

 

彭寿实施“阳光计划”     走向更高更快更强

 

本刊记者      韩翠瀛

 

        时间以分秒计算的“空中飞人”彭寿,在北京转机逗留期间,还是挤出时间来到中国建材杂志社。在短暂的聊天中,彭寿富有激情地讲了10多分钟……

        跟彭寿接触,总给人一种雄赳赳气昂昂要上战场的感觉,因此本人总是称呼他“彭将军”或“彭大帅”。听这位中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描述中国建材工程的发展战略,耳畔总会隐约响起《我要飞》那首令人向上的歌曲……

        现在,彭寿除担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外,新近又担任了华光集团董事长一职。除此之外,彭寿在业界教育学术领域还兼任国际玻璃执委,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工发组织材料技术国际促进中心副主任,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诸多职务。

        占领玻璃工程高端市场    确立行业领导地位

        “彭将军”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这个团队已牢牢占领了国内高端玻璃市场80%左右的份额,并且承担了90%左右的用中国技术设计建设的国外玻璃生产线。

        的确,据记者了解,去年中建材工程设计总承包的国外印尼900t/d浮法线,国内信义(东莞)900t/d浮法线、台玻成都700t/d浮法线、海南福耀2条600t/d浮法线、河北沙河600t/d浮法线、山西利虎450t/d浮法线、信义500t/d浮法线和3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利比廊坊玻璃器皿生产线等7项大型玻璃生产线都顺利投产。2007年,新签项目有河北南玻600t/d和900t/d浮法线、南玻东莞太阳能光伏玻璃二线、常熟耀华皮尔金顿2条600t/d浮法线等国内大型玻璃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合同等等。

        作为中国玻璃工程技术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彭寿谈起玻璃工程如数家珍。他特别强调了已完工并顺利投产的信义3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以及500t/d纯低温余热发电浮法项目。

        据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超白玻璃基片科技含量高,生产难度大,附加值高。而太阳能产业在国外每年以30%~50%的速度递增,是目前世界上比IT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的产业。太阳能产业的“爆炸式”的增长,带动了超白玻璃需求的迅速需求。此前由于国内没有企业能够生产超白玻璃,所需超白玻璃全部依赖进口,而世界上只有美国PPG、法国圣戈班、英国的皮尔金顿、日本的旭硝子等少数企业掌握超白玻璃的生产技术。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这一独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际玻璃巨头对这一技术的垄断,不仅满足了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国内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完成的信义纯低温余热发电浮法生产线,是我国首例玻璃厂余热发电项目,这对玻璃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推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彭寿自豪地说:这两个项目的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完全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所有。这些高端市场项目牢牢巩固了中国建材工程在玻璃工程技术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当然,玻璃工程只是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主业的一部分。除此,我们还有水泥、建筑,这些构成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三大主业,同时我们着力打造‘云顶集团·3118acm工程’、‘云顶集团·3118acm机电’、‘云顶集团·3118acm矿产’、‘云顶集团·3118acm环保节能’四大品牌,仅去年一年,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即达20多亿元,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当记者对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超常规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向彭寿表示祝贺时,他却突然收住微笑认真地说,“尽管我们现在市场份额很高,在国际玻璃工程市场上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就我本人和我们这个团队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和飞跃。赋予传统的玻璃工业新的内涵,这将是我们企业下一步要发展和具体落实的工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要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那么彭寿要赋予传统的玻璃工业新的内涵的技术支撑是什么呢?听听彭寿的回答——

        近十年来我本人包括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非常重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许多科研攻关项目我都亲自主持,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围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加强了对国际前沿技术的跟踪、探索、研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定向开展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创新研究开发,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2007年,我们从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相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的开发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玻璃熔窑全氧、富氧燃烧技术等浮法玻璃高效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的各个子项的研究已按计划展开;低辐射(LOW-E)玻璃的制备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试线已经建成,将于年底进行全线试车;自主创新的玻璃熔窑烟气脱硫除尘技术正在推广应用。浮法玻璃工程技术优化集成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等又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和授权专利。公司设计和总承包的东莞南玻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荣获中国企业新纪录(第十二批)重大创新项目奖第四名,该生产线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创国内同行业同类生产线规模新纪录。

        实施“阳光计划”    寻求发展新动力

        “我在欧州看到太阳能光伏产品已融入建筑的屋顶、幕墙,这使我非常兴奋,我感觉玻璃行业的飞跃期到来了。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头赶超,去实现这种提升,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大力打造太阳能产业集群。”

        据彭寿介绍,目前他们联合大连交通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使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达到国际水平。

        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太阳能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因此,彭寿他们建立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将之产品产业化,非常令人振奋和具有前瞻性。

        彭寿说,通过这个中心,我们要让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建筑幕墙、窗户等领域,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缩短转化周期,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并为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试想一下,当传统的燃料能源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全球有1/3甚至更多的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时,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但如果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房屋、汽车等用能不用消耗传统能源,而是同太阳能利用相结合,那又该是多么大的“革命”啊!

        “因此,作为以玻璃研究设计工程为主业的专业公司,我们将致力于在玻璃专业上的纵深发展,像奥林匹克精神,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进发!”彭寿铿锵有力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