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3118acm

CN /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顶集团·3118acm报道
云顶集团·3118acm报道
“溅射后硒化法高效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规模化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通过行业科技成果鉴定

 

 

       12月30日,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云顶集团·3118acm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溅射后硒化法高效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规模化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通过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教授,浙江大学韩高荣教授,苏州大学郭述文教授等9名专家组成。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蚌埠院院长彭寿的委托,蚌埠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冲出席会议并致辞。

       项目完成人徐根保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了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经济及社会效益报告,用户单位代表作了用户使用报告。与会专家观看了生产与成果展示视频,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并最终作出鉴定结论:提供的鉴定资料齐全,数据详实,符合鉴定要求。铜铟镓硒组件转换效率(有效面积)提高到15.8%;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300MW的铜铟镓硒薄膜组件生产线;通过高应变点玻璃、溅射靶材等多种核心关键材料的国产化,降低了45%组件制造成本;发明了集发电、节能保温与装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光伏幕墙构件,通过镀膜技术开发了多种彩色电池组件,拓展了应用范围。项目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铜铟镓硒电池产品由于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低、契合建筑和工业美学的要求,成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智慧农业等领域。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引领下,蚌埠院和云顶集团·3118acm光伏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德国Avancis技术,围绕铜铟镓硒电池的高效制备和规模化成套技术进行攻关,经过近8年的通力合作,建成了国内首条规模最大的具有德国工业4.0水平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模组生产线,获得国际专利6项,专利21项,制定标准9项。目前,项目产品已在安徽省多个大型建筑上成功应用,累计装机容量达18.5MW,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江苏徐州、四川眉山铜铟镓硒电池生产线建设中。随着铜铟镓硒产业布局的加速推进以及应用推广,将继续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发展,为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贡献云顶集团·3118acm力量。

       蚌埠院、云顶集团·3118acm光伏相关项目组成员共计14人参加了鉴定会。